文艺生活
一日,用过晚饭,正考虑是否要到矿区外散步时,接到了远在300多公里外姥爷的电话。简单的问候事后,话题转向我的入职情况,其中宁静上的对话占了最大比重。这一刻,我知道,学生时代的故事已然结笔,人生征程的新篇尚待续写。
“在井下一定要注意宁静,水、火、瓦斯、煤尘……”“另有顶板,这边培训的老师都有教过,您就定心吧,之后也会向有经验的前辈好勤学习宁静知识的。”我赶忙应答,并隐去了雷竞技矿区保存的热害和攻击地压等灾害,试图安慰这位年近90岁老矿工的担心情绪。
在公司、矿井、区队三个层面组织的27天的入职培训中,“三违”行为管控、一通三防、职业病防治等与宁静息息相关的内容暂且不提,即即是企业文化、职工权益等与生产并无直接联系的课程,授课老师或多或少也会提到宁静。每一级组织、每一位老师都希望我们这群新工将宁静意识深植于心。
培训的效果如何?直接用结业考试的分数作为结论未免过于武断。对我来说,最显著的效果是我的部分习习用语爆发了改变。好比,那天与一起培训的新同事用餐时,看到食堂天花板为了装置空调正被卸下,脑子里明明想的是天花板,脱口而出的却是“这个顶板……”。惹得同事一阵欢笑,被戏称为“老师讲的知识确实入脑了”。
另有一日,为通风翻开了阳台的窗户。顺着“通风”这个词汇,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局部通风机、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等知识点。对我来说,“通风”的词义除室内通风外,又新增了井下通风这个寄义。
念书虽可喜,何如躬践履。作为正儿八经的文科“理盲”,我在地测防治水治理部授课老师讲述下,大致对矿井巷道结构有所了解,但在具体细节上仍是一知半解。直到追随技术员前辈到生产一线进行旅行学习,才解决了我在培训中爆发的疑问:矿井的生产究竟是怎样进行的?正所谓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从4106综放事情面回顺经采面到运顺巷口的行程,让我看清了辛勤劳作的一线工人师傅们是如何使用各式大型设备,将煤层割裂、转载、破碎并通过皮带一路转送至煤仓的。
知识可羡,更胜于财产。“也就是说随着煤机对煤层的开采,支架和前溜后溜不绝前移,巷道后方成为采空区,直到开采到停采线再将巷道整体关闭。”升井后,我便迫缺乏待地通过电话,向母亲分享或是说炫耀自己刚刚了解到的仍是半懂不懂的井下知识。母亲说,很快我们之间就没什么配合语言了。我说等我搞明白后再教给她,她却只是笑着不回覆。
理无专在,而学无止境也。入职培训告一段落,但作为新工,富厚的知识储备和应急的经验能力都是我们急需掌握和必备的,唯有认真求教,不绝增强专业知识学习、提升个人素质能力,融入其中,适应情况,才华传承一代代煤矿人的初心和使命。虽然,我也相信,家人的体贴、前辈的教导、所处岗位的职责,都将成为我前行的动力。(文家坡矿 韩炳萱)
编辑:达文娟